先分享个自己昨天晚上的小故事。

前天到昨天,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中暑或者感冒了,结果去了医院才知道是呼吸道感染了!很巧,吊水的时候给我扎针的是刚实习的小护士,第一次是左手,没扎准,青筋鼓起,还有点回血,有经验的护士看到赶快过来帮着处理,给我止血,拔针,换了个人,换了只手,顺利扎针。

在扎错针这件事发生的时候,小护士自己还给自己吓哭了,不停的说对不起,从她的言语里听出,这是她今天扎错的不知道第几个了,我笑了笑和她说没事,都有第一次的。
我把这件事分享给朋友,朋友问我,你不生气吗?我说,不生气啊,她又不是故意的,朋友说,那你真善良,如果是我肯定得喊,我说了句感谢z,然后心里就在想,真的只是因为我善良吗?今天早上,我挺想借着这件事跟大家聊聊的。
 
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自己,我这人,对事不对人的,我们猛一听都觉得挺对的,但其实真的做得到对事不对人的真的很少,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对事,其实我们的方式还不如直接对人,因为对方很可能感受到的,反而是我们的扭扭捏捏与拐弯抹角。
 
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失控,都是因为我们太针对人。一旦我们习惯于针对人,我们就会把本来该做事情的精力分散,打个比方,不管是父母儿女,还是丈夫妻子,如果东西没放好,父母对儿女,或者丈夫对妻子说一句“你这个人怎么总这样?”当你说出这句“你总这样”的时候,就是对这个人在做判断了,一旦你对人做了判断,对方就会想反噬。
对方会想,难道我活十几年,几十年,都是这样吗?我这样还不是因为你们?还不是因为嫁给你?近墨者黑,为什么对方会攻击?因为你否定了对方这个人,而不是在谈如何解决乱丢东西这件事,所以如何解决不再乱丢东西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就像这个给我扎针的小护士,其实我当时痛的大呲牙,我为什么不怪她,不发火呢?因为我很清楚,赶紧解决给我扎对针,输完液,早点康复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才好!已经错了,就别放大了,免得她更紧张,把我右手也扎错咋办?
 
更有甚者,我们有时候习惯对别人的人格做评判,这更容易引发冲突,不仅对方愤怒,自己也会被自己的“评判”气的牙痒痒。比如对方明明是不会做饭,你却说对方脑子不好。比如对方明明是上课迟到,你却说对方是个渣男。

尝试把“你怎么就不能”、“你怎么总是”这样的话,改成:让我们来谈谈要怎么解决?什么样的问题?

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不放手,死盯着问题本身,简称“得理不饶人”。看到某个人某件事情做的不好了,好像对方其它的表现都作废了,比如我们面对学生,同事,伙伴,也会遇见过这种情况,有的人记性好像不太好,你说过多少次的事情,人家还是会不停的来问你,诶,刚才那个是怎么说的来着?(好吧,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),我每次都想好好教训一下对方,但是后来我想了想,还是要允许别人有失误吧,放下助人情节,尊重他人命运,需要我能提供什么我就提供,后来对于举手之劳的事,我也不会因为总是让我提供而动怒,顺手就做的事,尽管有时候可能都已经好几次了,我又想了想,我忙起来的时候偶尔不也这样吗?那为什么不能允许别人这样呢?所以对方有需要的时候,我不会说:我不是早和你说了吗?早给你做好了吗?注意,如果我这么说,我就是在让我的心被牵动了,我就会“被”激怒。

所以,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离谱的事,我的学生,我的伙伴,只要每一次找我有需要,我都尽可能的去把对方当作初恋去看!(开个玩笑,别误解,不是真当初恋,是“我待客户如初恋”的意思),书上也告诉我们,不要只看别人的刺,更不要做别人的判断,因为你不是他的主人。你想啊,老爸都没嫌弃他,判断他,我们何德何能呢?

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分得清 反刍与倒嚼。

牛和骆驼的这个功能,好像都是一样的,但为什么反刍和倒嚼要分开说呢?因为,倒嚼多数时候都是帮助我们对那些吃过后对生命有营养的,再次回味;而反刍不然,我们不要吃了什么,遇见什么,都用手抠出来再尝尝,反刍就是这个效果。
 
很多事情吧,都是自己事后脑补出的情节,结果越想越气,当时倒还没觉得有什么,事后觉得不行!实在咽不下这口气!如果我们要让生活向上,不要总是活在过去的故事情节中,不值得纪念的人事物,就不要总是硬用手指对着嗓子眼抠出来再尝尝,过去了,就使之忘记,若再遇见,全当初次。
你会发现,原来老爸谆谆叮嘱的,都是有助我们的,都是提高效率的。
结尾还是用昨天那句,
生命很短,别来浪费。
个人微信:XFEI020 |
网易音乐:FEI先森  |
视频号:FEI先森小窝  |
长按扫码的每一份支持,
都是对我们所作的祝福!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